首先要说明的是咖啡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咖啡豆是世界大宗贸易中排名前几的商品,与茶、可可并列于世界三大软饮料。虽然中国因为长期的封锁没有咖啡文化,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被赋予了高大上的形象,但是不管是亚洲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非洲南美的发展中国家,咖啡都是大家喜闻乐见并且大量饮用的一种饮料。咖啡高昂的价格其实并不是因为咖啡本身,不管是国内国外,一杯咖啡里只有大约3-5%是咖啡豆的成本,占据成本点大头则是店面房租或人工(欧洲遍地的bar,大约只需要1-2块钱就能享用一杯咖啡;美国许多早餐店里不限量供应的咖啡相信不少人在电影里都有见过;非洲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街头都有简易的咖啡铺子;国内的高价格是一些有舶来品赋予逼格的因素)。咖啡发源于埃塞俄比亚,被阿拉伯人享用了几个世纪,随着战争被带去欧洲,地理大发现后在南美大量种植。在禁酒的阿拉伯世界,咖啡被称为"阿拉伯酒",文艺复兴更是与咖啡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认为是咖啡带来了文艺复兴(这里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可以说,咖啡是一种世界性的饮品。
一般认为,咖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开始的咖啡是将咖啡磨成粉之后在水壶里直接煮,这曾经被认为是主妇们必备的一个技能,如果玩过《荒野大镖客2》,里面亚瑟在篝火旁喝咖啡的方式就是这个。现在的土耳其咖啡保留了这种最开始的烹煮方式,缺点是不方便以及味道不好。长话短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能够在战场上快速方便的喝到一杯咖啡催生出了速溶咖啡,这就是
第一次咖啡浪潮。战争结束后,星巴克的诞生催生出了标准化的连锁咖啡店,这就是
第二次咖啡浪潮。标准化的咖啡意味着标准化的咖啡豆,使用将各个产区的咖啡豆拼配在一起的拼配豆以及使风味趋同的超级深烘成为了第二次咖啡浪潮的一个特点,通俗来说就是稳定,但很难喝的刷锅水。与其相反的,注重咖啡的个性,推崇单一产地的咖啡(类似国内喝茶的方式,之前喝咖啡类似联合利华立顿这种公司的茶),咖啡的产地可以追寻到生产者,就是从2003年开始的
第三次咖啡浪潮,咖啡的精品化,这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为什么要自己冲煮咖啡?原因有很多,也很简单:自己冲煮咖啡可以的在多种多样的风味类型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咖啡;自己冲煮咖啡也足够的便宜,入门级固定设备大约100块就能拿到手里,便宜的咖啡豆算下来几毛钱一杯,品质很棒的咖啡豆也才3-5元一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豆也不过数百美元一磅(想想全世界最好的茶叶和酒);自己也能控制冲煮对方式和过程,以此达到自己最喜欢的口味;并且,自己冲煮咖啡也非常的有趣。
冲煮方式:大概可以分为
:意式、胶囊、机器滴滤和手动冲煮,手动冲煮按照器具可以分为手冲,虹吸壶,爱乐压、冰滴、冷萃等等。
意式机不推荐作为入门尝试,原因很多,比如意式机的发明原本就是面向商用,家用的话出杯太少还不够热锅炉的;意式机相对于其他的冲煮方式更加昂贵,哪怕是入门级的意思机也要大几百,作为入门来说是不合适的。当你确定你很喜欢咖啡之后在去跳进意式机的坑也不迟XD。
胶囊机分两个类型,雀巢和illy,两者不通用(有一部分胶囊机是两者都可以使用的),胶囊机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和简单,不需要什么操作就可以得到一杯很好的咖啡,出品速度也很快,基本就是按一下按钮就可以,但是没什么可玩性。固定成本几百元的胶囊机足矣,咖啡胶囊打折时多囤一些大概能到3-5元,相比其他的冲煮方式略显昂贵。
滴滤机是将磨好的咖啡粉放入机器(一些滴滤机自带磨粉的功能),机器自己进行冲煮,出品的是本格意义的美式咖啡。最开始的美式咖啡即Americano,指的是美国人喝的咖啡(有一说一,美国人的品味实在不咋地),就是这种冲煮方式。第二次咖啡浪潮后,大量的连锁咖啡店出现,他们普遍使用商业出品迅速的意式咖啡机,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爱好,他们把意式机出品的espresso加水来出售,以espresso为底底咖啡中的美式咖啡指的就是这一种(具体还分为Long Dark等等,不展开了)。滴滤机的优点也是方便,但是不如胶囊机方便——需要磨粉,也需要清理冲煮的咖啡渣,价格比胶囊机便宜许多,固定成本一台滴滤机一百来块的就够了(往上升级意义不大),咖啡豆价格参考上诉内容。
手动冲煮咖啡需要电子秤和温度计来控制温度和粉水比,淘宝50元解决,秒表手机大家都有,也有一些电子秤带有计时功能,除了这些基础的设备就是冲煮器具了。简单介绍下:
虹吸壶,也叫赛风,是那种常见于场景装饰和各个游戏中出现的冲煮工具,由一个大的烧瓶和下面加热的热源组成,《女神异闻录5》中咖啡店柜台上摆放的就是那些,冲煮风味不过多评价,缺点是玻璃制品容易碎以及清洗起来不方便,优点是颜值无敌,看很多人用来装饰就知道了,价格大概在200-300元,建议买hario的。
爱乐压类似于一个大号的注射器通过推动活塞来加压萃取,同时也能当作冷萃壶使用,优点是玩法多便携性强,缺点大概是出品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少许咖啡渣。价格大概在300-400左右。出远门有条件自己冲煮咖啡的话我一定会带上它。
冷萃就是将磨好的咖啡粉放在水中浸泡,萃取温度在1-3度,萃取时间长约8-24小时。用人话说就是把咖啡粉泡水里放冰箱放过夜。青春版就直接用挂耳包就行,一个挂耳包价格几毛钱。现成带滤网的冷萃壶几十到几百的都有,私以为没什么屌区别。夏日必备,每个夏天的早上我都用一杯冷萃咖啡开启我的一天。
最后介绍一下手冲,原文直译是"倒水",类似于高中化学实验的过滤萃取,需要一个滤杯(大致分为扇形滤杯和锥形滤杯还有蛋糕滤杯,细分的话还能分单孔多孔折纸杯等等等等等)新手推荐用V60,因为不容易过萃。材料推荐树脂(除了树脂常见的还有玻璃金属塑料陶瓷),不容易摔碎而且保温性好。滤纸很便宜,买对于滤杯型号的就行,材质从纸到麻还有法兰绒都有,各有各的好处(纸漂白和原色的一直有争论,我喜欢漂白的)。打湿滤纸什么的和高中化学也没区别,唯一区别我觉得是高中化学使用玻璃棒搅拌,而手冲咖啡使用水流本身来搅拌(一些流派还是会用小勺之类的来搅拌,或者摇晃滤杯)。优点是全程可控,可以以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萃取这杯咖啡,可以体验到这个豆子完整的风貌,还能通过萃取温度、时长、研磨度和冲煮的手法来控制口感和风味。可以考虑买一个咖啡壶来注水,可以提高注水的稳定度和对水流的操控性,便宜的老乡款咖啡壶几十元,贵的咖啡壶大几千,当然,如果你不买咖啡壶,你也可以用家里的热水壶来得到一杯很棒的咖啡。滤杯价格从几十到几百都有。
如果预算有限的话可以在买咖啡豆时留言让店家帮你磨好,大部分店家都有这个服务。但是如果预算充足,我强烈建议购买一个咖啡磨,因为咖啡最重要的就是新鲜,咖啡豆在烘焙好后在几个月内都有良好的风味,但是如果磨成粉,用不了多久迷人的风味就会消失殆尽。磨的选择有电磨和手模,无论哪种都只考虑磨盘式的,螺旋桨式的磨研末粗细相当的不均匀,出品非常差。手磨几十到几千元的都有,电磨大概从小几百到数万元。手磨和电磨最主要的区别是研磨效率,通常来说开店都会使用电磨,客流量大的情况下不可能用手磨来磨咖啡。其次是便携性能,手磨比电磨便携很多。但是从出品质量来说,手磨和电磨都有各个水平的产品,二者没有高下之分。顶级的手磨出品并不逊于顶级的电磨。
当然还有很多周边配件,例如粉锤,咖啡壶,粉筛,杯测杯闻香瓶等等等,设备的升级也似乎没有止境(其实自己家用的话6位数也就到头了),更好的机器,更好的磨豆机,各式各样的滤杯,自己觉得趁手又漂亮的咖啡壶……总的来说,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最重要的还是咖啡豆很简单的道理,更好的设备只是能把咖啡豆的风味更好地表达出来,如果咖啡豆很差,那么表达的越好体验可能越灾难。以手冲为例,升级的重要性大概是咖啡豆>>>>咖啡磨>>其他。当然,这都是发烧之后的爱好了,相信你有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已经爱上了自己冲煮咖啡。
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咖啡历史上的趣事,比如咖啡的产区和风味,比如精品咖啡文化在国内小范围流行后有人盯准粉红们的朴素爱国情绪来割韭菜的云南豆(这个估计泥潭爱听),以及香精豆等等等,有空的时候不妨再多聊聊。
最后可能有些人对认为喝咖啡对健康可能存在影响,这里贴一个丁香医生的科普文章。
https://dxy.com/article/40859
上面的那个文章标题是《那些长期喝咖啡的人,现在都怎样了》,在看文章内容之前,我心里想的是"现在都很快乐"。欢迎大家也一起快乐,入咖啡的坑,在这里可以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