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咒术回战5t5腰斩的事件比较出圈,我得知了这部作品,于是最近看了一些漫画讨论的帖子和视频。里面各种观点的网友相互地讨论,一个我个人比较在意的问题是战斗力中的唯心的成分。因为这是一个自己造的词,需要先解释一下。少年战斗漫画中,常常有战斗中插入回忆,然后激发情感获得战斗力提升然后战胜对手的情节。与之相对应的,刻画人物修炼或者获得法宝装备武器等这种比较“唯物”的,符合常理的提升战斗力的方式。在某些作品中,战斗力体系刻画的比较具体,读者也非常乐于讨论具体的战力细分,例如海贼王(皇副,大将)等不同战力,一拳超人(龙上,龙中,龙下,鬼巅)等等。而另外一些作品的战斗力体系以及划分则十分的不清晰,某些作品的唯心的成分在战斗力体系中占据比较重的部分。例如,在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中,阿飞被林仙儿灌了半年的安眠药,但是觉醒之后却能够用竹片战胜好几个全副武装的杀手。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一个礼拜不驾驶汽车,这项技能就会感觉到生疏。但是在某些作品中这种突然觉醒之后战斗力激增的情况却比较多。
有些作品铺垫的比较好,并且让反派杀死主角的同伴,读者在情绪上就会比较认同主角这种情绪强化下唯心地战斗力提升。典型的例子是弗利萨杀死库林后悟空第一次变超级赛亚人。这是比较成熟的叙述技巧。反过来说,某些作品因为铺垫不够,或者让主角突破的唯心部分(回忆,觉悟等)不能让读者共鸣,就会让读者觉得强行,尬写。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某些作者你会觉得他就是生产文化消费品的作者,不会试图讲什么大道理。比如龙珠的作者鸟山明,很难说龙珠想讲什么大道理。另外一些作者或许是个人风格很重,你总会觉得他想讲些什么东西(尽管作为非作者的其他人,作者有无此意本身是不可知的),比如阿树的炎拳。这两类作者在创作时对唯心的部分似乎也是不一样的,前者把它当作一种创作技巧,是宏大世界观下冒险故事的点缀。而后者可能是作品的主题,我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主角的某种唯心的觉悟,当然后者可能是读者的解读的结果。读者在共情唯心的部分的时候把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投射进去,与作者的绘画一起完成了某种体验。这种体验对于这些读者来说不亚于大众认知下更高级的电影或文学中得到的体验。说的比较极端一些,根本来说,漫画世界的冒险和超能力绝不会在现实中发生,所以这些有关超能力设定,世界观展开的东西都是无所谓的,但是某些漫画人物面临的压力,抉择,遗憾,创伤和梦想,希望却可能是现实生活的镜像。我们希望自己觉悟后能在现实生活中势如破竹,所以会认同阿飞这样的情节。问题在于,这些唯心的部分占的比例应该如何?就我个人作为读者的口味来说,唯心的成分就像蛋糕上的草莓,它可能是最亮眼的,但不应该成为作品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