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心血来潮突然想起这本书(b站推送了个剧版预告),以前出于好奇也尝试想看一下这本名著,提升一下逼格,却总是陷入“见识冰块那个下午”的绝望轮回,每每看到第一段就直接退出了。半是出于对长名字的害怕,半是出于对文学名著的害怕。结果昨天读起来,这本书实际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晦涩滞碍的地方,读起来非常流畅,除了有少量疑似错别字,这也只怪我是1lib下的电子书。 平均阅读速度是329字每分钟,花了五个半小时看完,横向对比之前看的两本欧美推理小说(《第四扇门》260字每分钟,1.9小时,《第七重解答》655字每分钟,2.24小时),这个速度甚至齐平。
分享一些我阅读的体验: 1.人名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阿尔卡蒂奥、奥恩里亚诺、乌尔苏拉,虽然这些名字很长,且动不动就是称呼全名,分成几大段那种,但是基本把这几个名字对应成abc就完事了,再加上说是七代人,但是大多是重复取名,(男的用爹名字,女的用妈名字,xd)每代人都是那几个名字,其实很少有分不清在讲谁的情况。全书长度的话也没有想象的长,且每个章节长短大致相同,没有长短章的情况。 2.同样是写比较落后地方的事情,我想起以前借同学的余华的活着这类描写中国上世纪农村乡土的书,二者感受很不一样。马孔多的魔幻更加有现实感,每一代的人虽然名字重复,性格也有相似,但是书里对于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非常的真实,一点也不魔幻。魔幻的部分更像是做菜的香辛料,并不直接影响这道菜的本身,只提升味道。老中的书里的人物却不是这样,总让我觉得拿起书就很沉重,里面的主角麻木,可怜,沉重,永远是黑白基色,永远看不到希望,背负着沉重的议题,还要兼顾历史背景,对立出时代洪流下的个体渺小。这也是我很少看这类书的原因,现实的苦难我见得太多了,甚至比书里老旧的故事更真实,这类沉重的书天生就是让我看得很累。百年孤独则相反,里面的人物理想化的部分让我希望是真实,着魔一般的追寻炼金,失败几十次最终还是妥协,忠于自己欲望的那种追求,嫉妒心,自尊心,没有什么家国大义,忠孝仁义的东西束缚,这样的人物看起来真的顺眼,即使最后的悲剧,也没有让人觉得真的难受,只会生出一种注定如此的宿命感。 3. 人物十分鲜活,设定是阿尔卡蒂奥带有冲动、疯狂的特质,奥恩里亚诺带有阴暗、思考的特质,整个七代人下来,每一代以阿尔卡蒂奥、奥恩里亚诺及周边人物来发展情节,但是做到了人物的独立性,每一个人物你能感受到他的鲜活感,没有出现模板化的情况,但是又扣合了前面的设定感。丽贝卡和阿妲两个人的别扭感觉,美人黛的天真,梅梅的叛逆感,乌尔苏拉的吃苦耐劳,费尔南多的自傲,人物的鲜活才有整篇故事的魅力。和老中同样做对比,老中的人物对于身份很重视,你是农民,就是对应到吃苦耐劳,被剥削,你是读书人,就是玉玉不得志(的直播员),顽固迂腐,你是有钱人,就是虽然有善心但是你做善事也是用剥削的钱来做的,总之就是身份大于性格,群体大于个人,老中总喜欢自己的人物能够反映出社会的一个群体,导致每个人物自己身为个体的鲜活感缺失。 4. 虽然网络上很多哲理性语句的摘抄,还有什么“马孔多在下雨”这类句子的阅读理解,但是实际阅读中并不会在意到这些“哲理”,刻意的输出观点的段落很少,没有什么做人的大道理。 整体来说感觉确实是很好看的一本小说,本技校很少分析深层的东西,如果有因为名字不敢看下去的老哥可以尝试看一下,当然清北论坛的米娜应该都看过吧,哭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