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夜》是陈升、刘佳慧演唱的歌曲,由陈升作曲,陈升和刘佳慧共同填词。收录于陈升1992年11月20日发行的专辑《别让我哭》中。1993年,该曲收录在刘佳慧发行的专辑《自己就是自由》中 。
1993年,陈升凭借该曲获得第1届新加坡金曲奖“最佳作曲奖”
刘佳慧:
不想再问你 你到底在何方
不想再思量 你能否归来吗
想着你的心 想着你的脸
想捧在胸口 能不放就不放
陈升: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one night in beijing 你可别喝太多酒
合: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不管你爱与不爱 都是历史的尘埃
不管你爱与不爱 都是历史的尘埃
陈升:
不敢在午夜问路 怕触动了伤心的魂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合: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不敢在午夜问路 怕走到了百花深处
把酒高歌的男儿 是北方的狼族
陈升:
不敢在午夜问路 怕走到了地安门
刘佳慧:
人说百花的深处 住着老情人 缝着绣花鞋 面容安详的老人 依旧等着 那出征的归人 含着泪
人说北方的狼族 会在寒风起 站在城门外 穿着腐锈的铁衣 呼唤城门开 眼中含着泪
人说地安门里面 有位老妇人 犹在痴痴等 面容安详的老人 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含着泪
--------------------------------------------------------------------------------------------------------------------------------
精彩点评:
这首歌把历史的沧桑和思妇的哀怨写在一起,展现史事与情怀中的变与不变,表达了对于历史中的个人的关怀。
在政治层面上,结合作者的身份和当时的环境,或许这首歌是想表达作者对于那座“红色皇都”能够获得政治“现代”化的盼望
无论思想是怎样的,这首歌以其人文精神,都值得被作为一首名曲。毕竟无论是这座城市的那些人,还是那个海上的小朝廷,在口号中都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终极的追求(不过人民和幸福的定义不同。)然而这首歌的原版被禁了,而且不是因为思想“右”,是因为台独。看来历史中的人们"爱与不爱”的情怀,确实只是尘埃而已,尽管这尘埃是搭建历史的基础
不过对这首歌我始终有一点想不通,为什么百花深处的老妇人要到地安门里去等良人,而不是直接到地安门外去,毕竟没理由能进去不能出来吧。。我觉得可能的解释就是地安门里阴气重,所以鬼魂聚在那里,老人的灵魂便只能在那里等待了。而目这座城门自身也早化作尘埃了,阳间人们不再能打开它,在阴间则是皇城的北大门,专制皇权阻隔了内外,所以门里门外的“人”只好等待和呼唤了。又或者鬼魂们只是“活”在自己的意识世界中,并不能感知到彼此,所以只能继续按照生前的记忆“生活”,所以城门永不会开,良人永不会回来。但这个解释就太玄了,我并不认为作者会写得这么玄。
另外,这首歌原版的间奏是真好听,特别是配上MV里交错流动的隐约的光影,让人有种梦幻般的彷徨。与这一段相比,信乐团版那段重复562356253的中国风间奏也失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