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疫情牵动人心,国内再现高风险地区!
这也导致各地打疫苗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之前是催着赶着让大家打,现在是大家担心没得打……
更要命的是,现在网上还有很多谣言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官方政策突然改变,6月份要收费了!"
"新冠病毒变异了,现在打了也白打!"
"新冠疫苗不安全,有副作用!"
事实真是如此吗?这疫苗还能放心打吗?
今天我们就整理了大家关心的疫苗接种问题,
来为你们解决心中的疑惑!
6月新冠疫苗接种要开始收费?
真相:
不信谣,不传谣!
免费这两个字国家估计都说累了。
国家卫健委再次强调:
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个人不承担成本和接种费用,这些都将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
6月10日后不再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
真相:
6月10日至30日,将主要针对已接种过第一剂次疫苗的人群,集中开展第二剂次接种;同时,对疫情防控等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继续接种第一剂次疫苗。
7月起,将继续全面推进第一剂次和第二剂次疫苗的接种。
所以6月10日-30日期间,并非完全不进行第一剂的接种,
只是尽量先满足第二剂的接种。
暂未接种第一剂次的人员,无需担忧不能接种疫苗。
再不打疫苗,想坐飞机、乘高铁?门儿都没有!
真相:
目前,铁路、民航、海关等部门都表示,对于大众出行没有接种疫苗的要求,所以不管你是否接种了新冠疫苗,上天、下地、入海都不受影响。
至于国际旅行,则要以各国大使馆公告为准。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现在疫苗打了也白打?
真相:
就现在的研究来看,我国现有的疫苗,对于印度、南非、英国、巴西等地的病毒变异株仍具有保护效果,所以不存在疫苗失效的情况。
陈薇院士也提到:即使新冠病毒的变异不断加大,出现了现有疫苗应付不了的变异株,我们国家的灭活疫苗是有很快捷的方法来应对的。
就给软件升级打补丁一样,用现在的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很快就能做一个针对性更强的疫苗对它进行加强免疫。
总之,病毒变异是正常现象,大家千万不要因为病毒变异,就对疫苗接种失去了信心,乖乖听专家的准没错!
接种疫苗后,效果只能管半年?
真相:
目前只有半年的疫苗接种数据,而不是"只能保护半年"。
新冠疫苗研发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大概是6个月以上,不代表免疫时间就只有这么长,且抗体也不是唯一衡量保护的指标。
而且,大多数人保护效果消退时,体内仍存有大量免疫记忆细胞,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关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研究仍在持续观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将会随时更新,具体有多久的保护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接种后有不良反应,疫苗不安全!
真相: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中的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
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紧急使用期间和附条件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收集到的信息看,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
而新冠疫苗不良反应中的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需要及时就诊治疗。
不过这种异常反应极少发生。
截至目前,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6亿剂次以上,总体上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高于一般普通的疫苗。
而且我国使用的新冠肺炎疫苗以灭活疫苗为主,制作工艺成熟,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
简单来说,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适宜群体,都可安心接种。
不知道上面说的这些是否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如今国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广东本土病例频现,印度疫情面临失控,这都时刻提醒我们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而接种疫苗正是预防新冠最有效的手段!
所以,还在观望的朋友们,赶紧把疫苗接种安排上吧!
当然,接种完疫苗也不代表着能"为所欲为",在人群当中我们没有达到群体免疫屏障的时候,还是不能放松其他公共卫生防控措施。
尤其是端午小长假临近,大家蠢蠢欲动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
中国疾控中心也提醒,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尽量避免非必要旅行,减少疫情跨地区传播。
如果在旅行途中发生了发热、呼吸道症状,要及时退出旅行,避免和其他人接触,及时就医,特别是到有发热门诊的规范化的医疗机构去就诊。
总之,及时接种疫苗是实现群体免疫最安全、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
早点接种新冠疫苗,构筑起免疫屏障,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文章看完了,赶紧去预约打疫苗吧!
参考资料:
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会、央视新闻、四川卫健委、广东疾控中心、国家卫健委官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