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鬼 发表于 2022-3-21 23:18:42

<<西方哲学十五讲>>day9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从朴素的辩证法出发, 断定自然万物均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希腊哲学要寻求的是运动变化的自然万物之中具有普遍性的和永恒不变的东西. 然而自然哲学家们所说的本原都具有感性具体性的特点,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要以一种自然元素来说明所有的自然元素, 而这样的本原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知识必须从一个确定无疑的东西出发, 不能陷入无穷后退之中.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无穷后退不可能"的原则, 指出: 如果知识是存在的, 那么必须有一个确定无疑的立足点而不能无休止地追溯其根源即无穷后退, 否则知识则为不存在的. 这个原则也是古典哲学乃至形而上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直到康德和黑格尔都是如此.


巴门尼德提出: 只有存在是认识的对象, 只有存在能够被思想和诉说, 非存在不能被思想也不能被诉说. 于是他得出结论: 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 这个命题通常被简述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我们可以把其看作是思辨思维的公式: 认识无非是要达到与对象的同一性, 而这个同一性在感觉经验中是不能获得的, 只能在思想或者理性认识中有其根据, 因为思想是普遍性, 存在也是普遍性, 唯有在思想中达到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


巴门尼德为西方哲学奠定了基本的思维方式即通过理性认识的方式认识万物的本质. 他将本质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划分, 奠定了后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 他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 他开始使用逻辑论证的方法, 使得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他的关于"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的命题确定了理论思维或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方哲学十五讲>>day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