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年十一月,刘备军上下仍然洋溢着乐观的情绪,他们已经到达了樊城-
新野一线,接近荆州的最北边界。而曹军并没有大举介入的迹象。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曹操已经达成了出兵援助
刘琮的决定。四十万大军已经跨过邺城,秘密向刘备军逼近。
情报工作上的失败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当刘备军发现他们必须撤退时,已经处在了极其不利的态势中。刘备军此时分为两个集团,西线集团为7万刘备军和3万荆州民兵,而当面曹操兵团的兵力超过了25万。东线军团有6万刘备军和2万荆州民兵,身后还跟着十万追随刘备的平民。其当面的张郃兵团则拥有15万兵力。
在西线,曹操击溃了侧翼的荆州民兵后,以轻装骑兵14小时急行军72.5公里,截断刘备军的退路,创下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曹军也由此被称为“轻骑兵巅峰”。在刘备集团陷入危机之时,张飞亲率第23团承担起断后任务,掩护了刘备主力撤离。然后自己在20分钟内发射了全部3206发怒吼,在震慑当面曹军的同时,自己却率部向西跳出了包围圈。再与刘备主军会合。
在东线,张郃兵团在
长坂坡水库将刘备军的王牌,兵力仅2万余人的
赵子龙师团团围住。然而赵子龙仗着装备精良,下达了“向南进攻”的命令,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先后击破张郃兵团8个师,冲出重围,还带着一千多平民撤过了当阳桥。会合其他友军后,随关羽水军上船撤向夏口。
长坂坡之战中,张郃兵团战斗伤亡及非战斗减员合计近5万,几乎失去战斗力,不得不停下休整,整整三个月都没能出现在战场上。
西线刘备集团本想撤往江陵布置防线,但是在与曹军的第一轮交锋中失利,再要固守江陵已不可能。于是刘备集团也向夏口转移,江陵未作抵抗便丢给了曹操。
曹军在夺取江陵后继续南进,刘琮军也重整到8万兵力,与曹军并进。但是随着补给线拉长,曹军的非战斗减员和补给短板愈加严重。而另一方面,刘备与关羽集团在夏口会合后,又补充了部分士兵,刘备军已经达到了13万兵力。再加上
刘琦的荆州民兵,已有了与曹军一战的资本。
接下来的
赤壁之战中,曹军的进攻态势被逆转了。联军5000兵力在赤壁固守,以战船构建成环形阵地,不断向蜂拥而来的曹军投下凝固燃烧弹,照明弹整夜地将战场映得如同白昼。在两天的激战后,赤壁守军将五倍于己的敌军完全击溃。最后曹军在基层指挥官的强烈要求下才撤出战斗。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第一次遏制住了曹军的进攻势头,成了曹丞相入荆作战的转折点。
由于进攻受挫,加上补给线已到达极限,曹操下达了全军北撤的命令,几乎同时,联军投入4个军共13个师,对曹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追击。曹军对其行动估计不足,导致在后撤转移过程中,多支部队发生混乱。
为了堵住战役缺口,曹操急令曹仁军在南郡一线展开,要该军务必阻击联军15天,为二线部队组织防御赢得时间。曹仁坚决表示,即使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顶住联军的进攻。经过12个昼夜的拼杀,曹仁军打退了联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最终成功遏制住了联军的进攻势头。
在此之后,战线趋于稳定。曹军占据襄阳,刘备军占据江陵,形成了对峙局面。双方的运动战就此告一段落了。
——
曹丞相在长坂坡逼退了赵子龙,属于战略性胜利。
——有人说赵子龙斩杀曹军50员战将,纯属吹牛,他真有那么厉害还跑什么,直接反推呀。
——曹丞相入荆作战,开战位置在邺城,停战位置在襄樊以南,是毫无争议的胜利者。
——曹军在水土不服,后勤不济的困难下,顽强作战,硬是打得刘备军溃逃三百多公里,把不可一世的关羽,张飞等名将打得灰头土脸。当世绝无仅有。
——如果长坂坡多给曹军两个“万人敌”级的猛将,能不能活捉刘备?
——要是赤壁之战,曹军和孙军的战船互换,周瑜早就被推下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