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卖桔者言》
《卖桔者言》这本书在开头就讲述一个张五常教授亲自实践的故事:在香港的年宵市场上,张教授带着几位学生卖四季桔,要知道香港是有年宵买花卉的习惯的(四季桔代表着吉利,懂的都懂),因此市场对于四季桔的需求是很大的,但同时需求的变动也是极快的,因为一旦过了节点,一盆近百元的四季桔可能连三十元卖不出,所以如何把四季桔在指定时间内销售一空(且尽可能获得最大收益)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张教授首先找了一片预先找好的空地,然后几个人便分别支起了摊位,因为年宵市场没有不二价的说法,无论开价多少,顾客都要讲价,每个顾客获得的讯息不同,成交价格就会不一样,所以起初他们以最高八十元,最低六十元的价格进行销售,之后下雨,开价便降低,雨停后,又把开价加回来,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开价便慢慢降低,直到把四季桔销售一空
上面这个例子,同样的货品和成本,以不同的价格销售,便叫做价格分歧,这是经济学里面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在经济学的课本里,价格分歧的条件有两个,分别是付不同价格的客户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但张五常教授认为这是错误的,获得信息少的客户付的价格固然会高,但是获得的信息的多与少跟需求弹性是不存在一定的关系的,其二则是要把市场或者顾客分开,而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张五常教授也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价格的信息的费用是很高的(也可以理解为询价的成本),而这种信息卖者肯定比购买者知道的要多,因此只要让购买者相信商品的价格足够低了,他们便不会去支付这个询价的成本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施蒂格勒为首),产生价格分歧,便带来浪费(因为支付的价格不同,边际价值就会不同),但张五常教授认为,这是错误的,不二价会造成货物积压,销量下降等等原因,导致蚀本的情况发生,他认为这个现象的存在是由于交易费用的无可避免而产生的,不同的边际价值总比没有买到桔子好。
所以水友们,你们学到了吗{:10_287:}
看不懂,没学到{:6_185:} 看不懂 没学到啊 看不懂 没学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