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1592652 发表于 2025-4-20 13:32:27

【重温】郑州"最高学历"烂尾楼始末,数百硕博业主仍未脱困

本帖最后由 3141592652 于 2025-4-20 13:34 编辑

我们被拖着坠入了深渊
2023年12月31日,是项天骐购买的商品房交房的日子,但在12月月初,他却早一步收到了开发商发给业主的延期交房通知。通知说,因多种不可抗力,交房日期将延期至2024年8月30日。而与开发商的通知不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新媒体权威发布平台——“郑州发布”,此前在回应舆论关切时,在其微信公众号表示,上述项天骐购买的商品房项目将于2024年5月交房。



2022年6月,“郑州670名硕博业主陷入烂尾困境”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这一热搜缘起于购买了河南省郑州市永威金桥西棠住宅项目(下称“西棠”)的业主因购买的房子于2022年初陷入无限期的停工,业主与开发商多番沟通无果后,自发录制视频维权。视频中业主们纷纷自报自己毕业的高校及最高学历,以期能够引起外界关注。


项天骐也在此次视频维权之列,当时他是一所985高校的在读博士生,三个月后将博士毕业。
“西棠”被人们称作郑州“最高学历楼盘”。它与河南省唯一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仅一街之隔,距离河南工业大学两公里,不远处还有郑州轻工业大学、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与工程大学等高校。正是得益于这一地理位置及周围校园云集带来的浓厚的人文环境,周边高校新引进的青年教职工,及郑州市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到的很多高学历年轻人都选择购买了这个项目的房子,该项目现已出售1800余套。
据业主自发统计,“西棠”的购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隆德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这些高学历业主中甚至包括100多名郑州大学的教师。
学成归来还未大展拳脚,便被房子困入牢笼

项天骐2023年9月顺利通过博士答辩,按照原本的人生规划回到了家乡河南,并入职一所位于郑州的大学,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而同样按照原本的规划,他现在本应已经在着手准备装修新房了。
2021年8月,项天骐父母担心房地产市场价格会持续上涨,便拿出了家庭的全部积蓄40万元人民币作为首付,为他购买了一套“西棠”的房子,以备他工作后居住。但到了2023年,形势却在朝着全然相反的方向发展:郑州的房价不涨反跌,“西棠”也陷入了烂尾危机。于是,博士毕业后,项天骐不得已在就职的学校附近花1000多块钱租了一套房子暂时栖身,同时每月仍需还6000余元的贷款。房租和房贷两项开支接近每月8000元,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
姚兵和项天骐的境遇相似。因看中“西棠”周边云集的高校资源,2020年9月,在“西棠”开盘仅一个月时,作为某985高校在读博士生的他便集父母、女友父母的积蓄,再加自己积攒的博士津贴,全家合力出资45万元的首付,以每平米1.56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房子。贷款30年,每月还贷6300元,月供从自己的博士津贴和女友的工资中扣除。
对于做出这一选择的初衷,他直言:“我和女友都是河南人,我有很重的乡土情结,与其漂泊在外,不如回去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乡。”
而彼时,恰逢郑州市向高学历人才抛出橄榄枝,制定了各种脍炙人口的人才招揽计划。政府释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也诚意满满,如每位在郑州落户、购置房产的博士,市政府会发放10万元的购房补贴。
这种金钱补贴比乡土情结更让苏一鸣动心。苏一鸣的家位于郑州周边的一个普通小村庄,父母均是农民,而他是家里的长子。在中国北方的传统文化中,长子意味着需担负起照顾父母、培育弟妹、振兴家族的重任。于是2020年从北京一家非常知名的工科院校博士毕业后,苏一鸣尽管拿到了华为、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院等多家知名单位的offer,但他算了一笔账,如果留在北京,以他的工资水平,他要很多年后才买得起房,更遑论安养父母和照顾弟弟妹妹。
对于他这样的寒门子弟,郑州市发放的10万元购房补贴足以解燃眉之急。加之相较于北京,郑州的房价更便宜也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苏一鸣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选择入职了郑州的一所高校当老师。
在他回到郑州工作的第一年,苏一鸣便用郑州市发放的10万元及其所入职的高校为其发放的35万元安家费再加上他在博士期间攒的10万元,以及向同学和朋友借的钱,共计90万元首付,在2021年6月底,以1.68万每平米的价格购买了西棠的房子,公积金贷款80万,需还贷30年。买完房后,相较于还贷压力,他更有一种“终于在城市安家”的成就感。
但这种成就感仅维持了短短的几个月,到2022年年初,“西棠”项目因背后的两家合作公司产生矛盾,房子陷入停工危机。
相较于周边小区当时均价1.3万每平方米的价格,“西棠”的售价为每平方米1.6万-2万元。“高出的部分相当于是品牌溢价,我们愿意为之买单,图的就是放心”,多名业主表示。
而业主之一的李明磊甚至直言:“我选择买贵的楼盘,就是担心便宜的会烂尾,和家人商量后觉得贵的会更靠谱一些,但是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还是被套住了。”
自感被套住的不止他一个人。
自2023年3月份以来,姚兵时刻在关注业主群的动态,以及业主与金桥及永威两家企业的沟通进展。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他表示已经被房子拖得筋疲力尽了,有种悔不当初的感觉。“还没来得及在家乡大展拳脚,便被房子困入了牢笼”,他说。
面对企业、银行、政府任何一方,业主都没有制约能力

李明磊2020年硕士毕业于位于北京的一家国内知名的科学研究院,老家在河南省焦作市的一个农村,在恋乡情结加郑州市此前大肆宣传的“招才引志”计划的双重感召下,决定回郑州发展。之后他掏空了自己和女友及双方父母的口袋,凑够了70万元的首付,以1.69万每平米的价格购买了西棠的房子。“交完首付后,我口袋里只剩下了300块钱”,他说。
回郑州之前,他放弃了一家位于北京的国内top级芯片制造企业的offer,“当时觉得回到家乡会发展的更好,但是没想到反而不行”,同时他补充到,“我现在背负着30年的债务,每个月需要还8000多块钱的房贷,整个人负能量爆棚。”
郑州当时推出的“招才引志”计划意在吸引高精尖人才回郑州,以加速郑州的发展,从而在与南京、长沙、武汉、成都等城市的竞争中拔得头筹。该计划明确,来郑州的博士生的购房补贴为每人10万元,外加每月1500块的生活补贴,硕士的购房补贴为每人5万元,外加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生活补贴的发放年限均为三年,但前提是这些人才需要在三年内落户郑州。户籍的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些来到郑州的博士、硕士紧紧的与这座城市捆绑在一起。
“其实这些城市以发放补贴为诱饵,吸引高学历人才去落户,根本目的是为了去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如此一来,这些年轻的硕士、博士不仅把市政府发放的人才购房补贴重新投入到了房地产市场,而且还把父辈及自己的往后余生积累的财富都要投入进去。这是政府在下的一盘大棋,房子卖出去了,政府、银行也都拿到了钱,属于一举几得。而政府所付出的不过是多发了几张户口”,这一点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西棠”业主意识到。
“我相当于是把当年政府人才引进发放的补贴再搭上全家人的积蓄全部投入了一个不确定的房子上”,李明磊说。除此之外,更让他感到失望的是,对于他这种工科前沿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郑州并没有匹配的高精尖工作岗位,迫不得已,他入职了一家央企在河南的子公司。而因为所有的积蓄投入了西棠的房子,他没有信心在10年之内再攒够另一套房子的首付。
   |    “我能清晰的感受到,我的人生在下坠”,他说。看到房子背后的系统性问题,令他们对家乡失去信心

李明磊出生于1995年,在房子的事情发生之前,作息规律,那时的他相信郑州是个有希望的城市,认为在这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闯出一番事业。但近两年,他每天失眠,对于郑州的看法也已经变成了,这个城市是一个“想靠自己的努力好好生活,到头来却发现实现不了”的地方。
“我的自信心已经被全面击溃了”,他很崩溃。
经过长期观察后,多名被郑州市人才招揽计划“引诱”回来的年轻业主们共同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郑州并不是一个对高精尖人才友好的城市。
因为产业结构的缘故,销售和保险是郑州从业人数最多的两个行业。对于回到郑州的专攻前沿学科的博士们来说,回郑州只有进高校当老师这一个选择,这导致很多回来的高学历人才在郑州反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在我看来郑州市之前推出的‘全球人才引进大会’非常可笑”,苏一鸣说。
这也是对郑州有着强烈乡土情结的姚兵的判断,“我从来不看好郑州最近十年的发展,再过20或30年,这座城市可能会依托其人口红利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对于其能培育互联网、科技、高新产业氛围我从来不抱任何期待。”
“我现在超级后悔回郑州了,当时还不如直接去华为”,苏一鸣直言。因此,当有师弟师妹咨询苏一鸣回郑州发展的问题时,他现在的回复都是,“不要回来,千万不要回来!”
李明磊也是同样的态度,在他看来,郑州市政府的短视将会使这座城市失去人才竞争力。“郑州对‘西棠’问题的处理态度和能力让人非常失望,我们这些业主都有同门的师弟师妹,所有人对他们的建议都是不要回来,郑州不值得。”
面对未来,他们难以逃离的困境与抱残守缺的妥协
童梦实是河南安阳人,博士毕业于欧洲一家全球顶级的科学学院,他自认为自己深受中国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思维的影响,于是前两年博士毕业后便拒绝了海外高校,以及国内多所顶级知名工科院校的的邀请,回郑州入职了当地一所高校。
为更进一步表达自己最初想在郑州扎根的意愿非常强烈,他表示,北京、上海、深圳的人才引进补贴其实远高于郑州,但自己是独生子,又常年在外求学,所以想在父母退休后更多的陪伴父母,于是坚决回到了郑州。
但是回到郑州尤其是经历过西棠房子的诸多风波后,童梦实直言对郑州很失望并丧失了在这个城市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
对于未来的规划,童梦实坦言,将来他会离开郑州,去北京、上海或深圳发展。“北京和上海也能解决我的户口问题,而且我之前曾经和这些地方的科研团队有过合作,算是有一定的了解,深圳的人才引进补贴是80-300万,远高于郑州的”,他说。
但回到现实,他却不得不承认,他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他和父母的所有存款都投入到了“西棠”的房子中,虽然生活不至于捉襟见肘,但还是打乱了很多安排。
“比如我和女朋友准备结婚了,但是我手里已经没有太多的钱用来买新的婚房,考虑经济因素的话,我其实没有太多其他的地方可以去。国家顶层政策一直都是好的,只是被郑州这些人给搞坏了,所以我相信国家不会一直不管我们”,他表示。
而让业主的境况雪上加霜的是,此前承诺的给博士每月发放1500元、硕士1000元的租房补贴,因财政危机,已数月未发放。
项天骐博士毕业后,最初并不想按照原本的规划再回郑州,但是父母的积蓄都投入到了“西棠”,他及家人同样已经没有能力再买第二套房子了。因此基于现实压力,他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让他悲喜交加的城市,并表示,“我被房子套住了,所以我不得不回来,没有其他选择了”。
这是很多业主共同的心声: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家能有多少钱?很多业主两代人、三个家庭的积蓄都投入到了“西棠”,年轻一代还背负着一辈子房贷,很多人可能终生都没有购买第二套家庭住房的能力了。
郑州也因此成为了他们想走都走不了的城市,而在焦灼的等待与抗争中,很多年轻的业主在出租房中迎来了家庭的新成员。
2023年7月,李明磊与妻子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新生命的到来,让李明磊在欣喜之余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压力。在现在的他看来,与其去未知的世界重新开始打拼,不如抱残守缺去坚守当下的确定性。“在中国,走到哪里都一样,我们奉行的就是丛林法则。在河南,我还有很多亲戚和同学,可在其他地方,我举目无亲,更容易被欺负”,他说。
项天骐也开始认命了。在他看来,他太过普通、平凡与渺小,他的高学历也无法成为能够用以对抗的武器,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他不得不认命。
   |“古话说得好: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人家有一万种整治我们的方法,而我们只有一条活路”,他说。

刁迈乎 发表于 2025-4-20 14:17:37

{:37_1399:}

中国队长王八 发表于 2025-4-20 15:06:29

国家顶层政策一直都是好的,只是被郑州这些人给搞坏了,所以我相信国家不会一直不管我们”,他表示。

peter2115 发表于 2025-4-20 19:21:39

{:22_1961:}

vagabond 发表于 2025-4-20 20:57:54

国家顶层政策一直都是好的,只是被郑州这些人给搞坏了,所以我相信国家不会一直不管我们”

加拿带人吴亦几 发表于 2025-4-20 22:17:48

{:22_1608:}

最强外婆 发表于 2025-4-20 23:56:22

国家顶层政策一直都是好的,只是被郑州这些人给搞坏了,所以我相信国家不会一直不管我们”,他表示。

WongYanSung 发表于 2025-4-21 14:34:28

他表示

1747032911 发表于 2025-4-21 15:00:06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zabacax 发表于 2025-4-21 15:04:58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crawford 发表于 2025-4-22 11:55:07

妻子在澳洲 我去喝几瓶红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温】郑州"最高学历"烂尾楼始末,数百硕博业主仍未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