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评论|⾼华:⽑泽东是重⼤的历史现象
CDT编者按:12⽉26⽇是中共已故领导⼈⽑泽东诞辰130周年,同时也是
中国著名党史研究专家⾼华教授逝世⼗⼆周年。北京⽅⾯近期纪念⽑泽东
冥诞的隆重活动,或许可以从⾼华教授的这篇采访中找到原因。(原⽂刊
发《凤凰周刊》2003年12⽉25⽇)
凤凰周刊:
⽑去世以来,⽑在⺠间的形象经历了⼏次
阶段性转变,80年代走下神坛,90年代
⼜走上神坛,“红太阳“唱遍全国,⼏乎全
国的汽⻋司机都挂⽑泽东像以辟邪,这透
CDT 档案卡
标题:⾼华:⽑泽东是重⼤的历
史现象
作者:凤凰周刊
发表⽇期:2023.12.26
露了怎样的社会⼼态?社会各阶层对⽑的
态度有什么差异?
⾼华:国内崇⽑热的再次升温有两个背
景,最重要是与近⼏年经济社会⼤环境的
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微信公众号“扬声”
主题归类:⾼华
CDS收藏:公⺠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
⾏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络审
查。详细版权说明。
九⼗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分化加速,
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益突出,出现了经济学家吴敬琏先⽣所说的“权贵资
本主义”的现象。在当前加速企业改制、推进⺠营化的经济转轨阶段,改⾰初期
蒙受利益的⼯⼈⼤量下岗,⽑时代城市⼈员的社会福利待遇⼤幅缩⽔,社会保
障体系的不健全,⺠众医疗和教育费⽤激增;三农问题严重;⼲部腐败现象久
禁不绝等等,上述种种情况致使⼴⼤中下层⺠众普遍有公平缺失的⼼理感觉,
故⽽“合法的”,顺着主流叙述对⽑的赞美,怀念起⽑和⽑时代,⽤崇⽑来表达
⾃⼰对现状的批评。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或听到,诸如下岗⼯⼈举着⽑主席的画像在当地政府⻔⼝请
愿的消息。⺠众对⽑和⽑时代的怀念是情感性的,是对过去历史的有选择性的
记忆,⽑已被抽象成体现“社会公正”的价值符号,⽽与此符号相违的历史事
实,如“反右”,“⼤跃进”,“⼤饥荒”,“⽂⾰”等都被过滤了。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或听到,诸如下岗⼯⼈举着⽑主席的画像在当地政府⻔⼝请
愿的消息。⺠众对⽑和⽑时代的怀念是情感性的,是对过去历史的有选择性的
记忆,⽑已被抽象成体现“社会公正”的价值符号,⽽与此符号相违的历史事
实,如“反右”,“⼤跃进”,“⼤饥荒”,“⽂⾰”等都被过滤了。
其次和多年来主流叙述对⽑和⽑时代的全⾯肯定性的宣传有关。进入九⼗年
代,国际和国内的环境都发⽣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虽没有正式宣布修改八⼗年
代初的《历史决议》,但已不许批评⽑,也不主张研究⽑时代的⼀些缺失⽅
⾯,对“⽂⾰史”研究,事实上已被划为禁区,⽓氛已经和80年代完全不⼀样
了,也就是说“颂扬”式的叙述重新成为主流。和这些相配合,在所有⼤学,停
⽌1985年开设的“中国⾰命史”课程,在当时的情况下,这⻔课有比较开放的内
容设计。⽽以后新设立⾯对所有⼤学⽣的统⼀必修课“⽑概”(“⽑泽东思想概
论”),内容则较为单⼀。
这种持续性的宣传建构了⼀种“⽑和⽑时代光辉正确论”, 已在社会上的⼴⼤⼈
群中,特别是在⼤学⽣中产⽣了效果。⼀⽅⾯,许多⼤学⽣对过去的历史很不
了解;另⼀⽅⾯,“光辉正确的⽑和⽑时代”成了他们臧否⼈物,衡量今天⽣活
的⼀把标尺,例如,在⼀些⾼校的BBS上,甚⾄有⼀些⼤学⽣否认有过“⼤饥
荒”的历史事实,⽀持⽂⾰,⽀持⽑整治彭德怀等等。
凤凰周刊:
李慎之、李锐等⾃由知识分⼦对⽑⼀直抱反思的态度。部分⺠族主义者、“愤
青”和海外华⼈为什么会轻易忘记反右、⼤跃进和⽂⾰造成的苦难,⽽继续陶醉
于⽑的领袖魅⼒?
⾼华:
在对⽑和⽑时代的看法上永远是有歧义的,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背景的⼈,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看法,八⼗年代曾经有过的在执政者,⺠众,和知识
分⼦之间对⽑看法上的基本⼀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知识界对⽑的态度也产⽣
了严重的分化,其间有两种叙述和认识的态度:⼀种对⽑的认识是建立在历史
事实和历史资料,以及个⼈经验的基础上;另⼀种是超越历史事实和资料,主
要是表明⼀种态度和立场。后者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他们被称为“新左派”。
“新左派”的⼀些学者,在论述他们的主题时,都援引⻄⽅新左的叙述,⾼度肯
定⽑和⽑时代(“新左派”有很复杂的光谱,我在这⾥只是为了叙述的⽅便,不
是要具体谈“新左派”)。他们说,要发掘那个时代的积极价值,现在这种看法
越来越流⾏。⽑泽东⼜被重新赋予各种意义,成为捍卫社会公正,反对精英⽂
化,关怀底层群众,对抗外国霸权的符号象征。他们有⼏个重要的观点:
(1)“强⼤国家论”。他们认为,在⽑时代,中国实现了真正的⾃主和强
⼤,中国需要⽑泽东。
(2)“死⼈值得论”。“死了⼏千万,是中国强⼤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当
年蒋介⽯还不是为了抗⽇炸了黄河吗?”
(3)“⽑时代社会公正论”。
(4)“反右、⼤跃进、⽂⾰值得肯定论”。
现在“新左”已进入学院,批评⽑和⽑时代,常会被指责为“冷战思维”,“右派思
维”。“新左派”多不是历史学家,基本在⽂化批评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凤凰周刊:
▾
⽑的魅⼒到底是什么?
⾼华:
⽑是历史上那种“超凡魅⼒型的领袖”,兼思想家和政治家于⼀⾝,所谓“君师合
⼀”也。⽑⼀⽣打平天下⽆敌⼿,即便应对世界超强苏美两国的领袖,也是游刃
有余,他可以在中南海游泳池畔穿着泳衣会⻅赫鲁晓夫;在⾃⼰的书房等待尼
克松的觐⻅,此正适合中国⼈根深蒂固的“英雄崇拜”和“华夏中⼼”的⼼理。中
国农⺠不理解,也不会接受华盛顿,但肯定敬畏⽑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统⼀
王朝的许多情况下,统治者越强硬,统治⼿段越凌厉,百姓反⽽越佩服皇帝
(当然有⼀个底线,即不能搞到官逼⺠反的地步)。因为中国⼈只崇拜强者,
胜者,王者,⽑的巨⼤的事功,⽑的统治⻛格正好满⾜了⺠众的这种⼼理需
要。
凤凰周刊:
让⽑泽东继续享有很⾼的威望,后来的执政者对此出于什么考虑?
⾼华:
执政者对⽑的态度是从现实出发的。1979年后对⽑的反思,是为改⾰开放寻找
合法性,因为不反思⽑,不否定⽂⾰,不否定⼤跃进,不去为⽑时代堆积如⼭
的冤假错案平反,理顺全国⼈⺠的⼈⼼,改⾰开放就⼨步难⾏;⽽作出改⾰开
放的决策,也和过去的错误给国家和⺠众造成的巨⼤伤害,当时的领导层对百
姓怀有某种程度的歉疚感有关(那时的领导⼈时常说,我们的⼯⼈、农⺠和知
识分⼦真好,允许我们改正错误等等);九⼗年代重新肯定和宣传⽑,主要是
为了加强体制的合法性。但是这样,也就⾯临着两难的⽭盾:
(1)当⽑的经济社会⽅⾯的多数遗产已被放弃,继续全⾯宣传和肯定
⽑,主流叙述对⽑时代的拔⾼宣传和现实的巨⼤落差不可避免会引致⺠众
对过去的怀念,即过去国家是如何好,如何关⼼⼯农,⼈⺠群众的⽣活是
如何有保障;但今天百姓的具体⽣活感受则是 “国家的主⼈公”成为下岗
⼯⼈和打⼯仔,进城务⼯的农⺠弟兄各⽅⾯权益得不到保障,从⽽有可能
把⺠众的不满引向执政者⾃⾝。
(2)⽑的体制框架原封不动,⼜和国内的新发展,新要求发⽣⽭盾和冲
突,国内在经济社会⽅⾯和全球化接轨的趋势与在制度建构⽅⾯的滞后,
两者之间形成的落差,也是⼀个迟早要解决的问题。
在转型期的中国,如果全⽅位崇⽑,就有可能在社会上催⽣打着“为穷⼈”旗号
的⺠粹主义,和激进⺠族主义和⾼调国家主义的社会情绪,此两种社会情绪,
最能聚集社会感觉和激起⺠众反映。今天毕竟已不是“闹⾰命”的年代,中国需
要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以提升国⼒和提⾼⼈⺠⽣活⽔平,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
发挥主导和调节作⽤,培育社会的成⻓,尤其需要通过制度建构和创新,在发
展市场经济的前题下,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底层⺠众⽣活困难等问题,如
此才能化解⺠粹和激进⺠族主义和⾼调国家主义。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这两
种社会情绪⼀旦升温发酵,极易造成社会破坏和使历史倒退,从⽽给国家⺠族
⺠众带来灾难。
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
⽑的哪些执政策略还为后三代领导者所继承?
⾼华:
⺠族主义者对⽑的崇拜,最重要的⼀点是他们对⼆⼗多年来中国⾯向⻄⽅的对
外政策的保留,他们推崇⽑对苏美的强硬态度,以此表明他们今天的立场。其
实历史事实更为复杂,在⽑的对苏对美的考量中,使其符合现实政治和国内治
理的需要,以及符合他本⼈领袖地位的巩固和强化的需要,始终是第⼀位的。
故⽽⽑可以联苏反美:在四⼗年代后期和五⼗年代初中期,⽑禁绝党内和社会
上⼀切对苏的不满⾔论,违者以“反苏反共分⼦”论处,向斯⼤林提出外蒙古回
归要求受到拒绝后不再坚持,在重⼤事情上都请⽰斯⼤林(“朝鲜战争苏联解密
档案”中可清楚反映);⽽当赫鲁晓夫嘲笑“三⾯红旗”,苏联和美国缓和关系
后,⽑既反美,⼜反苏,最后走到联美反苏,晚年甚⾄在和基辛格谈话时斥骂
苏联是“王八蛋”(1973年2⽉17⽇)。有⼀点应该充分肯定:⽑为打开中美关系
的⼤⻔作出了重⼤的,历史性的贡献,这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如果不是
⽑当年作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战略性的决策,1979年搞改⾰开放就要困难的多,
因为没有“开放”,就⽆所谓“改⾰”,⽽开放不对⻄⽅开放,也谈不上“开放”。
尽管⽑对美改善关系的初衷并不在此。
凤凰周刊:
“⽑⽒思维”是否还在⺠间延续?
⾼华:
“⽑⽒思维”是⼀个很⼤的概念,很难⼏句话道明。在⺠间,“⽑⽒思维”是被简
化的,择其要者:(1)别⼈是不可相信的,(2)制敌之道是可以不择⼿段
的,(3)⽃争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两极对立的,非⿊即⽩,(4)重⾏
动,尚武⼒,轻⾔辞,以成败论英雄,胜利是唯⼀价值,成功者、胜利者就是
有道德的。
“⽑⽒思维”基本上是中国本⼟的产物,在中国有⼴阔丰富的⼟壤,其来源:
(1)在经验基础上的古代统治术及其⺠间表达形式,(2)底层造反⽂化、流
⺠⽂化的积淀。
“⽑⽒思维”基本上是中国本⼟的产物,在中国有⼴阔丰富的⼟壤,其来源:
(1)在经验基础上的古代统治术及其⺠间表达形式,(2)底层造反⽂化、流
⺠⽂化的积淀。
凤凰周刊:
⽑泽东热持续不断,对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会有什么影响?
⾼华:
⽑是⼀个重⼤的历史现象,肯定会引起⼀代⼜⼀代中国⼈的持续性的反思和思
考,但⽑作为⼀种历史现象是中国过渡时期的产物(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
业社会、信息社会、公⺠社会过渡;从传统帝国专制制度向建立现代⺠族独立
国家,向现代⺠主制度过渡),现在已是⼆⼗⼀世纪,中国⾯临新的挑战和层
出不穷的新问题,在新形势下,需要新的思维,已不再需要像⽑这样凌驾于⼀
切体制之上的 “超凡魅⼒型的领袖”,中国也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领袖。对⽑
的反思和思考应指向未来,就像⻙正通先⽣说的,“⽑时代的牺牲应转化为积极
的价值”,这就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如何建立和完善⺠主体制,从
⽽从根本上使国家奠定下⻓治久安的基础。
凤凰周刊:
怎样才能对⽑泽东做出符合历史真相的评价?对其晚年的政治主张进⾏彻底的
否定?
⾼华:
评介⽑,有两个⽅⾯:⼀是执政者⽅⾯,其考量要复杂⼀些,要兼顾到各⽅⾯
的因素;另⼀个⽅⾯是学界和⺠间,这个⼯作过去有⼈做,将来还会有⼈做,
如何认识⽑,既是⼀个严肃的学术课题,⼜被社会普遍关注。对⽑的反思,是
和中国的未来紧密相联系的,中国要前进,⽆论从哪个⾓度,⽑都是绕不过去
的
15塔
2024-12-22 18:53:52
回复(1)
收起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