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献忠时,我们究竟在干什么
首先“献忠”这个词有点被滥用,以下“献忠”皆指“报复社会”而非“杀人”。讨论献忠的人“应该怎么样”或者对于献忠者社会功利角度的批判这件事本身就很搞笑,谈论是否是“义士”之类在搞笑程度上大概要乘以8964倍。
献忠并不是一个对于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大多数的献忠不是要达成一个实用目的,而是一种潜意识驱动的宣泄。
所作所为相比“希望改变现状”,更贴合的是“表达、发泄愤怒”。尤其是将社会、制度或环境视为自己痛苦的来源,报复行为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复仇”。报复社会行为被大范围的传播也是复仇中重要的部分,或者说才是复仇的开始。
获得关注,让社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和痛苦。如果献忠(报复社会行为)存在目的的话这才是唯一的目的。
当社会与制度成为陷害自己的对象,而不是具体的个人的时候,要求报复行为仅针对施暴者(或者施暴者阶层群体)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且不讨论现实中层层安保下的可行性,这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性的攻击。将社会、制度或环境视为自己痛苦的来源,因此报复行为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复仇”。
这不是一个“好或不好”或者“应该怎么献忠”的问题。要求崩溃和情绪失控的人以理性区分具体的责任方着实是过于幽默了,一种缺乏同理心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做出头鸟的传统跃然纸上,连别人崩溃了都还是希望替自己完成自己的愿望。
也不奇怪,这就是原因。 无差别杀人无论怎么看都是坏的,但符合加速预期,那就是好的。 很喜歡ee的一句話:方向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正是滿腦子的馬經,給瘋狗文的借口和情緒的催化劑,民族主義教你去恨遠方的人,膠原教你恨過得比你好的人 现在多的是一群本来就是废物的玩意觉得自己变成废物是因为受了上面压迫造成的,完了对一切比自己活得好的人充满恨意 确实 “求崩溃和情绪失控的人以理性区分具体的责任方着实是过于幽默了” 也不奇怪 参考日本西南战争后采取通货紧缩政策造成的农民普遍地精神错乱和杀人事件。没有自觉的诉求确实是绝大多数。 是这么个意思。想用道德约束献忠的人就是异想天开,献就是要报复社会,其中很多认为他过得这么惨 整个社会都有错,献忠的人还会在乎道德法律?, gcd厉害的就是内斗,先把外部问题结构问题各种问题先转化成内部问题,然后内斗无敌。这种局部溃烂到底是怎么溃烂的也无关紧要,精准县中有点像快意恩仇的江湖童话滤镜,观察世界的角度有点痴呆。这种问题个人觉得目前看来不是啥大问题,连坐、网格员、网络审查、举报、闲散人员大排查、改教所,有无数种办法,还能搞点就业,发动群众斗群众哈哈。 献忠是体制的催生物 我的观点也是如此,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所处的是陌生人社会。心中累计的不满愤怒不会是针对某一个人的,不公平的制度、日常遭受过的陌生人歧视、陌生人的漠视不帮助,这些都是压在他身上的稻草。积累起来就是反社会的情绪,在这种情绪驱使下,最直接的冲动就是泄愤,杀任何人对ta来说都一样,而女人、孩子好下手,那么他当然会选择这些群体。 无差别杀人无论怎么看都是坏的,但符合加速预期,那就是好的。 无差别杀人无论怎么看都是坏的,但符合加速预期,那就是好的。 无差别杀人无论怎么看都是坏的,但符合加速预期,那就是好的。 格美敢于坚持自己 次次风暴中心 这的有多大的精神内核才能经受住狂风暴雨啊(逃 这就是原因 可能还是吃的太饱了,有不舍得失去的东西,才会希望这些绝望的人为他们的希望做垫脚石 最近和男娘生活咋样了 原教旨献忠:杀汝是救汝于现世诸苦,虽杀之,实爱之 道德上,当然是不太赞同无差别乱献的
但是统计学和实证犯罪学上,献了就是献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