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ensjk 发表于 2024-10-26 13:48:04

语言的腐败

最近在中文互联网频频看到"破防"一词,很多地方的使用感觉很别扭,就百度查了一下,这个词还入选了2021年度十大汉语词(这个榜单没有含金量,但是有含屎量)

在查之前,说到“破防”的字面意思,我的联想是魔塔游戏里面攻击超不过对面的防御,就不能打掉血。在这个语境下,可以说:原本我操控的勇士不能破防魔王,在经过商店花钱升级攻击后,我可以破防魔王了。基于这个意思,不破防:做了攻击动作,但是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伤害(指降低对面的生命值) 破防:攻击超过了对面的防御力,对生命值产生了实质性的伤害
那么这个词的引申含义应该是:破坏了对面的某种(抽象意义的)防线,让对方实质性地受到伤害了。破防倾向于一个判定的结果而非过程。并且防是对破防的承受者起保护作用的(魔王的防御力保护魔王免受勇者的攻击伤害魔王的生命值)。

一个比较冒犯但我认为是使用准确的例子是,某些国女说: 郭楠看到阳历的言论跳脚,说明他们又破防了。这句话对破防这个词的使用是正确的,因为在国女看来熟视无睹=没有破防,跳脚反应剧烈=破防,破防可能是指国女眼中的郭楠自认为 男性优于女性的 观念被阳历的言论戳破了,这种观念在国女看来能保护郭楠能以高国女一等的心态生活着。且不论这种对应关系对不对,起码是抓住了这个词的某种精髓。

让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上记载的“破防”是怎么使用的吧,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红色的部分是我的评论

一些西方人猛然发现,中国的正义之声正在突围破防 。(中国网2021年4月15日)
既然破防了为什么还能“正在”?破防更接近于一个结果而非过程的词汇
被孔子和弟子的感情破防了 。(央视新闻微博2021年6月14日)
请问原本的防线是什么?此处的防线原本到底怎么保护”你“了?
由此可知,头盔是保护骑行者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最危险的时刻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重用,万万不可因疏忽大意而“破防”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1年8月6日)
疏忽大意在此处意指不戴头盔,万万不可因为侥幸心理不戴头盔而"破防"   不戴头盔摔车受伤是一个或然事件,此处用”破防“非常别扭,这里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更接近于 因小失大或图省事倒大霉(此处我想不到更好的词了)
然而,从具体实施情况看,防沉迷系统并未完全发挥作用,诸如平台阳奉阴违,没有严格把关,灰黑产倒卖实名制账号,软件破解人脸识别等,均令防沉迷系统遭到“破防”,未成年人可以轻松绕开系统限制,防范措施形同虚设 。(《海南日报》2021年8月26日)
为什么不说防沉迷系统失效?遭到”破防“的说法十分别扭,和遭到”袭击“之类的类比,此处”破防“是一个主动性词义,和遭到结合才变成被动的意思
德国疫情破防,通胀阴霾再现。9月5日,德国疾控机构公布的新增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人数为10453,这已是连续五天单日新增过万。与病例激增形成对比的是,数周来德国每日接种新冠疫苗速度却在持续走低 。(《国际商报》2021年9月7日)
此处又变成被动词义了,德国疫情(的控制)是破防行为的承受者,
美国政客频频上演债务上限“闹剧”,挑动全球市场神经,凸显世界经济被美债“绑架”的脆弱性,天量美债已犹如悬在全球金融市场头顶的“堰塞湖”。一旦破防,美债违约将大幅推高全球融资成本,引发金融动荡 。(《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10月8日)
为什么前文有了堰塞湖的意象,不用 决堤,溃堤 这样的搭配词要用破防
从2020年4月以来,中国内地发生40多起疫情,几乎都和境外输入关联。近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又是境外疫情经口岸城市输入。口岸城市为何屡屡“破防”备受关注 。(中国新闻网2021年12月11日)

此处的意思更接近成为突破口或成为漏洞。相比于破防,突破口的区别在于其他部分防御暂且还起效果(非口岸城市疫情控制得好)


从上面的使用例(大多出于官方媒体)可以看出,这个词用的莫名其妙,很多地方在原本的词库里有更准确的用词,偏偏不用,颇有种10年以后春晚使用网络热词以彰显自己与时俱进,贴近民间的姿态。当然,这些还不是最答辩的,就如同黑神话的成功一定要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现行优秀的文化政策引导联系起来一样,你一个2021年的年度十大汉语怎么能不处处体现lfy的英明伟大呢?于是百度百科接下来记载
网警案例
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
2013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449人
2014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393人
2015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438人
2016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362人
2017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361人
2018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301人
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就有280名公安民警、147名辅警因公牺牲
2020年,全国有315名民警、165名辅警因公牺牲,平均年龄46.3岁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不畏牺牲、为国为民的鲜活生命。他们用生命感动了一座城,破防了!
你原本的防线是什么?”它“到底怎么保护你了?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文化影响

人们使用“破防”,可以坦然表示自己情绪失控,有一定自我坦白的意味。当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关注人的情绪变化,“破防”的新用法体现出社会现象与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早期出现的与“破防”含义相近的是“(他)急了”,形容一个人情绪失控后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带有自乱阵脚的感觉。“破防”是自嘲式、调侃式的,同时又是真诚的表达,比“(他)急了”含义更正面,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因此该词被广泛使用 。
社会评价
这种“破防”,折射出的正是当代年轻人澎湃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奋斗激情。回顾100年的接续奋斗与苦难辉煌,成长于新时代的年轻人已经拥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平视这个世界,能够直抒胸臆地表达心中那份澄澈的爱,能够从容不迫地握住历史的接力棒,担起属于这一代人的使命 。(《人民法院报》评)
为什么表达爱要用破防?这里的意思似乎是:没有底气和自信的时候“防”还在,有了底气和自信反而破防了?那这个”防“究竟是为谁服务的,
“破防”的背后,既有中华儿女对这个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国家百年巨变的感悟,也有对亿万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与党同心同德、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慨,更有对千千万万共产党人铭记初心、背负使命、笃定前行的感动。公众的一再“破防”,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是精神的赓续,也是力量的凝聚。感动更须行动 。(《解放军报》评)
公众的一再“破防”,怎么都不是好事吧?破防应该是对承受者不好的事情,为什么连这个基本的倾向都要改?


从上面这些神奇的例子就可以看到,在官方使用的表达情绪失控的“破防”里,破防反而是一件好事了。在原本的词义里,破防对攻击发起者是好事对防御者则不是。并且能清晰地看出来,官方使用破防地时候,其实只单一地指向感动(对党国的感动和忠诚),为什么害怕,惊恐不能成为情绪失控的原因呢?按照本意,破防对个人是不好的,对郭嘉才是好的。
任何一个词语,一旦官方热衷使用,这个词就已经“脑死亡”了。这个可以说是语言学上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不过这种乱对语言而言,反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不止是物质的财富,这片土地上但凡有一点新鲜的东西,官方就俗不可耐地跳出来要据为己有了。并且偏偏要拔高意义,三句话不离本质。你懂本质吗?你连现象都搞不清楚。白马非马是本土仅有的语言学片段,而德国观念论更是经不起语言分析的重灾区。一个没有语言分析与反思传统,并且引入了同等糟糕的外来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如果不是更糟糕的话),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意见领袖说着自己也不懂意思的词汇。宛如用原本就不准的测绘工具,打算建起高楼大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逻辑实证主义的失败证明了语言的彻底分析化有问题,但这对于压根没有语言分析与反思意识的中文互联网而言就是瘦子谈节食。语言的腐败先于思维的腐败,并且更为隐蔽。




momocha 发表于 2024-10-26 14:00:46

将一个词粗暴套用到任何事情上,是思想上的懒惰。

3141592652 发表于 2024-10-26 14:30:54

知道魔塔的都是老登了吧

1563zzz 发表于 2024-10-26 15:26:15

语言的腐败先于思维的腐败,并且更为隐蔽。

1563zzz 发表于 2024-10-26 15:27:17

官媒是真的很爱用新词,不管是自己造还是网络热词,反正影响力大,他想怎么解释就怎么来

粉色狂战斧 发表于 2024-10-26 16:17:23

李菊福

WongYanSung 发表于 2024-10-26 19:13:11

官媒是真的很爱用新词,不管是自己造还是网络热词,反正影响力大,他想怎么解释就怎么来

刘培茄中校 发表于 2024-10-26 19:35:52

官媒是真的很爱用新词,不管是自己造还是网络热词,反正影响力大,他想怎么解释就怎么来

硬笔楷书字帖 发表于 2024-10-26 21:36:30

权力渗透了语言
是时候速通福柯了

张大夫 发表于 2024-10-26 22:54:59

一旦官方热衷使用,这个词就已经“脑死亡”了

名字难起 发表于 2024-10-26 23:44:30

破防以前最早知道就是格斗游戏,一直防御,在被打到一定次数以后会防不住

mak_file 发表于 2024-10-27 00:52:54

网络热词的下场分两类,一类被禁,第二类官方要拿来多用滥用,还要抢夺定义权

萨特苦难使者 发表于 2024-10-27 02:11:51

强奸屁民喉咙

shayingmo 发表于 2024-10-27 16:34:25

什么时候哈基米出现在官媒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言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