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制两千年离奇故事几则~
这几天也在看秦制两千年,讲到明朝的部分,提到为了加强对百姓的控制,朱元璋深入干涉百姓的日常生活,力求将之变成一盘散沙。在《大诰续编·互知丁业》里,朱元璋第一次命令百姓“互相知丁”。他要求,自这一规定颁布之日起,市井、村镇中的老百姓对自己
的邻居一定要做到“互知业务”,也就是要知道他们平日里从事何种职业,还要知道邻居家里有几口人、几个人从事农业、几个人读书、几个人从事手工业或商业;对于读书的邻居,一定要知道他的老师是谁,在哪里上学;给别人做老师的,也必须知道他教的学生是谁。
知丁法恶的本质很快就凸显了出来。洪武十九年,福建沙田县的几个农民以一个叫罗辅的人为首,一共十三个人,穷则思变,想合作
干点别的营生,聚在一起商量道:“如今朝廷的法律好厉害,我等不务农恐怕会获罪。不如大家一起切掉几根手指,如此变成残废,不务农就没罪了。”众人齐声说好。结果被人告发到京城,朱元璋下令将这几个人“押回原籍,枭令于市,阖家成丁诛之,妇女迁于化外”。末了,朱元璋痛心疾首道:你们不遵教化,自残父母赐给的身体,是不孝诽谤朝廷法度严苛,是不忠。将你等不忠不孝之人全家诛杀,朕也实在迫不得已!
知丁法和发动群众抓污吏两项政策结合之后,事情往往会朝更变态的方向发展。
在《大诰三编》里,有这样一个更离奇的故事:
江苏嘉定县百姓沈显二和自己的邻居周官二一起把祸害本地百姓的里长顾匡捆绑起来,准备送往京城。走到苏州阊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曹贵五出来给他们讲和,沈显二收下15贯银钞、一匹绸缎和一些银钗、银镯,当场把顾匡给放了。
顾匡回家之后,思前想后,胆战心惊,觉得在一个彼此监视、满地密探的社会,事情终究还是会败露,于是决定化被动为主动,去京城自首,他觉得这样也许可以逃过一死。曹贵五得到这个消息,心中思量“我是劝和人,必然也会受连累”,决定与顾匡一同去自首。周官二随后得到消息,也表示愿意同行。四人当中,沈显二最后得知消息,听说三人已经出发,他星夜追赶,终于在淳化镇赶上。沈显二提出一同去自首,顾、周、曹三人却设计将他绑了起来。原来这三人凑在一起,决定把沈显二当作“害民豪强”押往京城。事情还没完。四个人进了京城,在押解“害民豪强”的报告刚刚递送上去的节骨眼,沈显二跑掉了。
主管告状事务的通政司让他们把“害民豪强”押到衙门里去受审,周、曹二人私下计议,无奈之下,只得又将里长顾匡绑了起来。通政司接到的报告里,顾匡是良民,现在却跪在堂下,成了“害民豪强”。所以官员审问周、曹二人:“顾匡是和你们一起抓沈显二的人,你们怎么又把他抓起来了?”周官二只好如实回答:“顾匡本来是我们开始捉拿的人,沈显二受贿把他放了。我等害怕事情败露,一同赴京自首。没想到沈显二追了上来,我等遂将他当作骗人财物的奸民捆绑了来,把之前的事情隐瞒掉了。如今沈显二跑掉了,我们只好又把顾匡绑了来。”
最后朱元璋说,这几个人说话一会儿一套,实在奸诈,谁也捉摸不透他们心里的诡计,全部“枭首示众,籍没其家”。
{:56_2472:}这么神奇的书 厉害 秦制在社会层面的体现不就是,越畜生越能抓住机会,黄巢朱温之流为什么能灭掉一大堆比他们能打的,因为他们砍人头的本事比其他人厉害,杀到所有人都怕了也就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