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然对灵活就业这个逻辑想不通了
昨天跟朋友聊到,最近打车越来越好打了,一点就有车,而且还在附近,看来是越来越多的人跑滴滴了,送外卖同理。然后我就突然有一个逻辑想不通了。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跑滴滴,送外卖,那是不是说明现在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薪资都不理想,所以才会有更多人选择这种自由职业的形式呢?
可是从消费者端看的话,既然有这么多人去跑滴滴,而且网上也没有出现什么滴滴司机接不到单,送外卖的几个人抢一个单之类的话题。那么说明需求端是足够的,所以才能给供给端提供那么多的岗位。可是如果需求端足够的话,那不就说明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了,才有更多的钱打滴滴,叫外卖么?
那到底是就业市场不景气,导致人们都去跑滴滴,送外卖呢?还是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可以实现打车自由,外卖自由呢?
关键在于开滴滴和送外卖的收入现在是实打实的下降了,虽然接5单和接10单都能活。总共10块钱的工资,10个人赚也能赚,5个人赚也能赚。人均1块的时候,你不会想着吃肉包子,人均2块的时候你可能会去吃肉包子,原来做肉包子的店也就只能GG了,卖肉包子也只能去开滴滴了,然后变成每个人只能赚0.5元了,这下只能吃馒头了,菜包子店也就G了。现代社会你即时劳动者也是消费者,不能割裂看的,之所以要发展经济,不是为了让大家有个馒头吃,而是为了把那个10块钱变成100块钱,就算分配暂时会有多有少,可尽力去保证最差的也能吃到肉包。 可是从消费者端看的话,既然有这么多人去跑滴滴,而且网上也没有出现什么滴滴司机接不到单,送外卖的几个人抢一个单之类的话题。那么说明需求端是足够的,所以才能给供给端提供那么多的岗位。 “而且网上也没有出现什么滴滴司机接不到单”错误。供不应求为啥降价呢?事实是单价都降了 消费疲软 跑滴滴送外卖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要有数据支撑才能判断;即便供给过剩,和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相关性也需要用历史数据进一步讨论 有的是接不到单的,现在有些跑滴滴的师傅跟平台签一个什么协议,保证你时时有单,但是是按时间收费,一小时貌似80元,基本上是一刻不停的接单,不签约的就没有单,你可以想想中国的企业到底多没有良心 有没有可能现在滴滴或者顺风车是因为电车导致他们的运营成本降低了,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收入还算可以了 都赚不到钱啊,外卖也好滴滴也罢 不給平台交夠好處你想有單? 平台通过算法控制 打的不一定比自己开车贵,吃外卖不一定比自己做或到店吃便宜。 打车自由,外卖自由 我想的是另一个角度。打车需求和外卖需求再大,数字上的体量也是相对很小的。 接不到单啊,以前一天500现在一天300都很难跑得到,并不是说完全空车在转才叫接不到单,平台会“智能”派单的 去年从医院回家,晚上打车,具体钱多少我忘了。比如标价50的路程,优惠后35,司机来了问我,平台给我报价多少,我说35,司机就没说啥。路上他自己说,如果我给的和他拿到手的差太多,他要么不接这单,要么跟乘客沟通,取消下单,私下给他钱,比如平台标价,我甚至可以给他30,只要他拿到手比原来多。 你的观察:"可是从消费者端看的话,既然有这么多人去跑滴滴,而且网上也没有出现什么滴滴司机接不到单,送外卖的几个人抢一个单之类的话题。"
你的结论:"那么说明需求端是足够的,所以才能给供给端提供那么多的岗位。"
你的观察根本推不出你的结论。
美团每个季度都有财报的,可以去研究一下。 需求端真没有 反正灵就市场卷得很,累死累活都挣不了七八千一个月,平均收入下降很多 个个都去开车了,谁来打车?这事是需求驱动还是生产驱动? 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
页:
[1]
2